TIS會議系統的翻譯頻道是什麼?多語言會議解決方案
TIS會議系統的翻譯頻道是什麼?多語言會議解決方案

為什麼會議需要翻譯頻道?
隨著全球化發展,跨國會議、國際論壇交流越來越頻繁,參與者來自不同國家與語言背景已是常態,如果缺乏即時、清晰的語言翻譯機制,與會者會因為聽不懂討論內容,而影響決策效率與參與感。翻譯頻道的存在,就是為了讓所有與會者都能以熟悉的語言接收資訊。
多語言會議的常見挑戰
理解落差 不同語言文化背景,包含俚語、口語化…等,無法完整理解彼此的表達的。
翻譯錯誤風險 現在AI技術盛行,依賴AI翻譯技術,很容易造成特殊領域專有名詞誤解。
參與感不足 聽不懂討論內容的與會者容易被動參與,降低會議的互動與效率。
現實殘酷 如果多語言翻譯在傳統口譯方式,沒有效率也無法確實逐一翻譯不同語言。
傳統口譯方式的限制
缺少數位輔具 傳統逐步口譯或交替傳譯,一次只能一個語言翻譯。
環境干擾 翻譯員如果採用逐步口譯容易被現場環境干擾。
翻譯準確性 會議中傳統翻譯大多採用逐步口譯,講者講到一個段落在翻譯,可能遺漏翻譯細節。
無形成本 因為逐步口譯相較於同聲傳譯拉長開會時間,增加時間成本。
數位化翻譯系統的價值
多語言並行 同場會議可同時進行多組語言同聲傳譯,與會者依需求自由選擇。
清晰穩定的音質 全數位傳輸避免干擾與延遲,確保翻譯內容即時傳達。
提升效率 利用數位輔具同聲傳譯,翻譯過程幾乎不會出現延遲,提升開會效率。
便利的操作 直接在會議麥克風或接收器上選擇頻道,簡單直覺。
專業形象 讓會議能專注在討論本身,而非語言障礙。
DCS 7000 會議系統翻譯頻道功能介紹
在同一場會議中,同步支援多組語言翻譯,並以數位聲道傳遞給與會者。在 DCS 7000 系統中,每位與會者都能透過會議單體,直接選擇自己熟悉的語言頻道,並即時聆聽翻譯內容,也能第一時間獲得正確資訊,確保溝通順暢無障礙。
支援多語言的即時溝通
- 同時支援多組語言,讓不同國籍的代表都能以母語參與討論。
- 同聲傳譯,避免因逐步口譯造成的會議延誤及翻譯準確率。
- 高音質還原,口譯員不受干擾的環境進行翻譯,語氣與清晰度讓聆聽者精準理解。
- 透過這項功能,國際會議能真正達到「多語言同步交流」,而非只能依賴少數語言主導。
與會者如何選擇語言頻道
- 設定翻譯員台:藉由會議麥克風單體的耳機孔接出聲音給翻譯人員聆聽,設定這位翻譯人員語言頻道,例如英文為第一頻道、日文為第二頻道、韓文為第三頻道。
- 透過會議單體選擇:每個會議麥克風單體上具備頻道選擇觸控按鍵,與會者可以非常直覺性切換頻道,無須額外學習快速上手。
- 快速切換語言:無論是會中臨時需要轉換語言,或是跨國代表進出會議現場,都能立即完成設定,不影響會議進行。
這樣的操作設計,不僅簡單直覺,也大幅提升了參與感,讓與會者能全程專注在討論內容上,而不是語言理解。
DCS 7000 的核心優勢
多頻道支援,滿足跨國需求
在跨國場合中,單一或少數語言往往不足以涵蓋所有參與者需求。DCS 7000 提供3組翻譯頻道,可同時支援多國語言同步進行。這代表無論會議中有多國代表,都能以母語理解討論內容。對於國際高峰會、外交會議或多國企業決策來說,這項功能可大幅降低語言隔閡,提升交流效率。
與傳統類比系統相比,DCS 7000 採用全數位傳輸架構,能有效避免雜訊與干擾,確保翻譯聲音清晰、穩定且無延遲。即使在多麥克風、多頻道同時運作的情況下,也能保持高音質,讓與會者準確掌握翻譯內容。這不僅提升了專業形象,也確保了關鍵資訊不會因音質不佳而被誤解。
操作簡單,無須額外培訓
對與會者來說,系統的易用性是能否提升參與感的關鍵。DCS 7000 的操作介面簡單直覺,與會者只需透過麥克風單體上觸控按鍵,即可快速選擇所需語言頻道。無需額外訓練,也不需要依賴工作人員操作,真正達到「人人會用、隨時能用」。
會議錄音與AI整合 ,快速生成逐字稿會議紀錄
未來的會議需求,不僅在於即時口譯的順暢進行,更延伸到會後資訊的保存與再利用。DCS 7000 內建會議錄音功能,並可結合 AI 語音辨識與翻譯技術,將多語言的討論內容自動轉換為逐字稿。這樣的應用,能讓與會者快速回顧、整理討論重點,並大幅提升後續在政策研究、決策追蹤與跨國文件交流上的效率。透過 AI 的智慧整合,會議價值不再只停留於當下,而是被延伸成更完整的知識管理與共享資源。
應用場域與案例
- 政府與外交場合
- 國際學術論壇
- 跨國企業會議
- 地方議會與公共機關
除了國際會議與跨國場合,地方議會與公共機關同樣面臨語言多元化的需求。在台灣,除了官方語言中文之外,地方代表會等會議中也可能涉及閩南語、客語,甚至原住民族語等多種方言。這種語言差異,若缺乏有效的翻譯或即時語言支援,容易造成溝通隔閡,甚至影響政策討論的公平與透明度。
事實上,台灣的多語現象早已深植日常,例如電視新聞或公共頻道幾乎都會提供字幕,目的就是讓不同語言背景的人能同時理解內容。當這樣的理念應用到會議系統中,就能真正做到「讓語言不再成為障礙」,進而提升公共治理的包容性與凝聚力。
DCS 7000 與傳統會議系統的差異
為什麼選擇全數位而非類比?
傳統的類比會議系統雖然能應付基本的發言需求,但在多語言會議中卻顯得力不從心:
- 容易受干擾 類比傳輸對線材與環境要求高,若受到電磁干擾,常會出現雜音或音量忽大忽小的情況。
- 頻道受限 類比架構能支援的語言頻道有限,難以應對多國同場的複雜會議。
- 維護成本高 線路複雜,長期使用下維修與管理不易。
相較之下,DCS 7000 採用全數位架構,在訊號穩定度、頻道數量與系統管理上都有明顯優勢:
- 音質穩定清晰,不受外部干擾影響。
- 頻道數靈活擴充,能因應不同規模與語言需求。
- 集中化管理,操作直覺,後續維護更簡單。
因此,全數位系統不僅提升了溝通品質,也確保了會議過程的專業與可靠性。

讓語言不再是會議的障礙
在全球化與數位化加速的時代,跨國合作與多元語言的交流已成為會議中不可或缺的一環。語言,雖然是文化的載體,卻也常常成為溝通的阻礙。而未來的會議模式,將不再只是「聽得懂」或「說得清楚」,而是如何讓每一個與會者都能在最熟悉的語言環境中,真正投入討論、分享觀點、參與決策。
無論是國際高峰會、學術論壇,抑或地方議會與公共機關,語言多樣性都象徵著包容與尊重。當科技能夠協助我們跨越語言藩籬,就意味著更多合作的可能、更透明的交流,以及更深層次的理解。未來的多語言會議,不只是資訊交換的平台,更將成為推動國際合作與社會進步的重要橋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