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議麥克風選擇指南|如何挑選最適合的視訊會議系統?
會議麥克風選擇指南|如何挑選最適合的視訊會議系統?

什麼是會議系統?會議麥克風又是什麼?
會議系統(Conference System)是一套整合聲音收錄、擴音、控制與管理的專業設備,確保會議中每位與會者的發言都能被清楚聽見與記錄。通常由主控主機、會議麥克風、喇叭、錄音設備及影音整合系統所組成。
其中,會議麥克風是整個系統的核心,負責擷取每位發言者聲音的重任,並透過數位傳輸技術將音訊傳送至主機進行處理。根據安裝方式與應用需求,為了適應不同的環境需求,會議麥克風設計多樣,有桌上型、嵌入型、平面型等,除了提供清晰的收音效果,還能整合多種進階功能。
為什麼需要會議系統?哪些場景適合導入?
在現代企業與組織中,會議已不僅是資訊交流,更是決策制定與協作溝通的重要場域。然而,若沒有完善的會議系統,會議過程中常會出現收音不清、多人同時發言、聲音干擾或記錄困難等問題,影響討論效率與專業形象。透過導入數位會議系統,可有效管理發言順序、即時調整音量、記錄發言內容,確保每位與會者的意見都能被清楚傳達。
適合導入會議系統的場景:
- 公共與行政應用
縣市政府 / 鄉鎮公所會議室:舉辦行政會報、政策研商、民意討論。
司法與審議單位(如議審會、聽證會、評審委員會):需要清晰紀錄與發言管理功能。 - 學術教育與研究機構
大學院校會議室 / 校務會議:用於校務討論、學術審查、專題研討。
研究中心與智庫機構:進行跨領域討論或國際交流,常需多語同步口譯功能。 - 企業與民間組織
企業總部會議室 / 年度策略會議:適合導入數位化發言與影像追蹤系統。
中小型企業協作空間 / 專案討論室:用於日常簡報、團隊決策與視訊整合。
非營利組織 / 商會理監事會議:有助於有序發言與會議紀錄保存。 - 專業與公共空間
培訓中心 / 教育訓練教室:結合教學與互動討論的多功能場域。
展覽館 / 研討廳:舉辦論壇、簡報或產品發表會時需要清晰收音與錄製功能。
醫療院所會議室:用於醫學研討、病例討論與院內決策。 - 多功能 / 混合會議空間
智慧會議中心 / Co-working空間:支援混合型會議(實體+線上)。
遠距視訊會議室:結合攝影機與麥克風系統,支援跨區溝通。
在上述各類會議場景中,當與會人數達到數十人甚至上百人時,若沒有明確的發言管理機制,往往會出現多人同時發言、訊息重疊或無法有效記錄的狀況,導致整個會議現場混亂不堪。此時,導入會議系統能有效協助主持人維持會議秩序,透過集中控制機制管理發言權,讓會議過程更有條理、資訊傳遞更清晰。
市面上常見的會議系統麥克風,一般皆設計為兩種單元類型:主席(Chairman)單元與列席(Delegate)單元。其中,主席單元為主持會議的核心角色,具備發言優先權與控制權限,能夠允許或拒絕列席發言。大型會議場合中,亦可設定多位主席或副主席,以因應多層級主持需求。至於列席單元,則供一般與會者使用,透過按鍵開關發言。
使用會議麥克風系統的好處
導入會議麥克風系統不僅能讓發言更清晰、流程更順暢,更能全面提升會議品質與管理效率。以下是幾項主要優點:
- 維持秩序、掌控發言流程
會議系統能透過主控主機或主席單元能依照會議需求執行適合的會議管理模式,排隊模式、輪替壓倒模式、主席專用模式等,多種會議管理模式可適用於多種場合,如大型會議或正式決策會議,確保會議秩序井然。 - 提高溝通效率
鵝頸麥克風具備光環,當麥克風發言時,鵝頸麥克風光環就會開啟,可以非常直覺識別目前是誰正在發言、目前是哪一位要求發言。 - 提高參與率
會議麥克風能夠很直覺的開關發言,讓與會者能夠輕易參與討論。 - 支援錄音紀錄與資料保存
系統可同步錄製發言內容,方便事後整理會議紀錄或提供存檔備查。會議錄音與AI整合可快速生成逐字稿製作會議紀錄,讓紀錄工作更快速。 - 可整合影像與發言追蹤
結合攝影機後,當某位與會者啟用麥克風時,鏡頭能自動追蹤畫面並切換至該發言者,提供遠距或錄影會議時更專業的視覺呈現。 - 整合同步口譯
無論是地方方言、跨國語言等多語言會議的同步口譯,可以透過翻譯員即時翻譯,提供給與會者選擇聆聽熟悉的語言。 - 提升整體形象與專業
對企業或政府機關而言,導入完整會議系統不僅改善實際使用體驗,也象徵組織在溝通管理上的專業與效率。整齊劃一的桌面設計與有序發言流程,能讓與會者留下深刻印象。
一套完整會議系統包含哪些設備?
一套完善的會議系統,通常由多個模組組成,涵蓋收音、擴音、控制、錄音與影像整合等功能。透過系統化的設計,能確保每一場會議在音質、秩序與操作體驗上都達到最佳效果。以下是主要組成設備與其功能說明:
- 會議中控主機
主控主機是整個會議系統的核心,負責管理所有麥克風單元的運作與發言順序,並控制音訊的輸入與輸出。TIS的會議系統具備多語言頻道功能,可搭配翻譯員達到多國語言即時翻譯的功能。 - 會議麥克風
會議麥克風是與會者最直接互動的設備,分為主席單元與列席單元兩種。根據會議空間設計與需求,可選擇桌上型、嵌入型、平面型等款式。 - 音訊擴音設備(喇叭&擴大機)
透過擴音器與喇叭設備,將每位發言者的聲音清晰播放至整個會議室各區域。針對不同空間大小與聲學條件,可規劃多區域音量輸出或分區播放,確保所有與會者都能聽得清楚。 - 錄音與紀錄設備
為了方便事後整理會議內容或備份資料,市面上的會議系統通常會搭配錄音裝置,而TIS的會議系統本身具備USB埠,只要接上USB隨身碟即可錄音儲存,搭配現在AI技術語音轉文字產生逐字稿。 - PTZ攝影機
現代會議常需搭配攝影機進行自動追蹤或視訊會議整合。當麥克風啟用時,攝影機可自動切換至該發言者畫面,提升整體專業呈現,並支援遠距參與者即時觀看。 - 環控系統與控制介面
環控系統依據現場空間需求控制燈光、螢幕或投影幕、窗簾、冷氣等,並透過會議主機中控面板或電腦軟體,可即時監控系統狀態、控制發言權、調整音量,並進行錄音、等功能管理,讓主持人與技術人員能輕鬆操作整場會議。

根據會議空間的規模與桌型配置,會議系統的建置方式也會有所不同。選擇合適的設備與佈局,能讓整體使用體驗更符合實際需求。因此在規劃完整一套設備前,首先必須了解這個空間的使用目的、功能、類型,依照每一個空間的使用情境,所需要的設備也會有所不同。
如何評估適合的會議設備?
在建置會議室或升級既有系統前,應先從實際需求出發,依照空間規模、使用情境與功能規劃,評估最適合的會議設備。以下是幾項關鍵考量方向:
- 空間大小與與會人數:空間大小與使用人數是選擇會議系統的首要依據。小型會議室可採用簡易型桌上麥克風或整合音訊設備;中大型會議室則建議導入具發言管理功能的數位會議系統;若為百人以上的會議廳,則需搭配多組麥克風單元、主控主機與擴音喇叭,確保每位與會者皆能清楚發言與聆聽,TIS的會議系統為例,單一系統最多可以連接多達3,800個會議麥克風,無論是小型討論室或大型國際會議廳,都能靈活滿足不同規模的應用需求。
- 使用頻率與建置方式:若會議需求屬於短期或不定期,可考慮租賃方案(如一次性租用或短期租賃),以節省成本;若為日常使用的固定會議空間,則建議購買與建置專屬系統,確保穩定性與長期維護性。
- 會議類型與使用情境:根據不同會議型態,所需的功能也不盡相同。
教育訓練、講座型活動:重視收音覆蓋範圍與錄音品質。
策略研討或戰情室:需支援即時互動、影像共享與中控整合。
跨國或多語會議:可搭配口譯系統與多語聲道管理。
評審、表決或理監事會議:需具備投票與發言管理功能。 - 後續擴充與系統整合:建議預留系統擴充性,例如支援網路控制或第三方整合,方便未來升級或延伸應用。
- 外觀設計與整體風格:會議設備不僅影響功能體驗,也會影響空間氛圍。選擇與裝潢風格及桌面設計相符的會議麥克風,能維持整體視覺一致性與專業形象。
會議麥克風種類與差異比較
市面上的會議麥克風系統依照傳輸方式與技術架構可大致分為「有線」與「無線」,以及「類比」與「數位」兩大類。不同類型的系統在安裝便利性、音質穩定度與擴充彈性上各有特色,以下整理出主要分類與比較重點:

釐清了有線與無線、類比與數位的差異,再來需要挑選適合的收音方式。
以下為會議系統常見的收音技術:

選對會議系統,讓溝通更高效
一套完善的會議系統,能根據不同規模與需求靈活配置,從小型會議室的簡易解決方案,到大型會議廳的多功能整合系統,皆可依據實際場地條件與使用情境量身打造。透過精準的規劃與專業建置,不僅能提升會議效率,更能展現組織的專業形象。
TIS 擁有超過40年會議系統規劃與整合經驗,深入了解不同客戶的應用需求與現場挑戰,皆能提供最合適的方案建議。無論您正在規劃新會議室、升級現有設備,或尋找智慧化的整合方案,交給專業的我們,讓每一場會議都更清晰、有序且高效。